在提升证据的可信度和有效性方面,联合信任可信时间戳为手机取证带来了革新。通过为数据提供权威的时间证明,加强了手机取证的可信度,为法律程序提供了坚实的依据。
当公安办案需要拿走手机取证时,处理流程通常如下:
决定扣押:
公安机关在办理治安案件或侦查活动中,如果发现与案件有关且需要作为证据的物品,包括手机,可以依法进行扣押。
扣押的前提是手机确实与案件相关,对与案件无关的物品不得扣押。
执行扣押:
扣押手机时,应当会同在场见证人和被扣押手机持有人共同查点清楚,确保程序的公正性。
同时,需当场开列清单一式二份,详细记录扣押物品的信息,并由调查人员、见证人和持有人签名或盖章。一份清单交给持有人作为凭证,另一份则附卷备查。
保管与处理扣押物品:
扣押的手机应当妥善保管,确保其作为证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不得挪作他用或随意损毁。
对于不宜长期保存的物品,如手机内的数据,应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处理,以防数据丢失或损坏。
解除扣押与归还:
经查明,若扣押的手机与案件无关,应当及时解除扣押并归还给原持有人。
若手机属于他人合法财产,核实后应立即登记并退还。
若满六个月无人对该手机主张权利或无法查清权利人,则应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公开拍卖或处理,所得款项上缴国库。
时间限制:
行政案件扣押物品期限为三十日,案情重大、复杂的,经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三十日。逾期不作出处理决定的,公安机关应当将被扣押物品退还当事人。
隐私保护:
在警察扣押手机取证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确保程序的正当性和证据的合法性。
警察在采集手机信息时,包括软件信息、图片、通话聊天短信、地理位置信息等,应基于案件需要,并保护个人隐私,不得随意泄露或滥用这些信息。
总结来说,公安办案拿走手机取证是一个严格遵循法律程序的过程,包括决定扣押、执行扣押、保管与处理扣押物品、解除扣押与归还等步骤,旨在确保证据的合法性和完整性,同时保护个人隐私。
更多教程,请观看下方产品操作指引或者联系时间戳官方客服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