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传入中国的确切年代尚无定论,异说颇多,最广泛的说法是东汉永平十年,汉明帝派遣使者至西域广求佛像及经典,并迎请迦叶摩腾、竺法兰等僧至洛阳,在洛阳建立第一座官办寺庙—白马寺,为我国寺院的发祥地;并于此寺完成我国最早传译的佛典《四十二章经》。主要有汉传、藏传和南传佛教三大派别。
从南北朝开始中国佛教进入兴盛发展阶段。南北朝时佛教已遍布全国,出家、在家佛教徒数量增加很快,北魏《洛阳伽蓝记》记载洛阳城中寺庙鼎盛时达到1367所,而北方的长安僧尼过万,南方的建业(今南京)也有佛寺数百座。
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鼎盛之时。隋朝皇室崇信佛教,唐朝皇帝崇信道教,但对佛教等其它诸多宗教都采取宽容、保护政策。中国佛学逐步发展成熟。
封建社会后期,汉地佛教衰落,戒律废驰,丛林破败,僧人无知,迷信盛行。近代以来,在杨文会等一批佛教界有识之士的带动下,佛教在各个方面得到一定的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大批爱国僧人如著名佛教社会活动家太虚大师积极支持抗战,为争取道义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在全世界广为宣传,佛教界还在战地组织了僧侣救护队,为争取祖国自由独立做出了应有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汉传佛教界首先与全国人民一道参加了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封建地主所有制及其它各种剥削制度,佛教事业日益发展。1952年11月成立了中国佛教协会筹备处,1953年(癸巳年)中国佛教协会在北京成立,圆瑛法师当选会长,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恢复和落实,使中国佛教获得新的发展。藏传佛教主要流行于西藏、云南、四川、青海、新疆、甘肃、内蒙古等省、自治区,藏族、蒙古族、裕固族、门巴族、珞巴族、土族群众普遍信仰。
中国南传佛教即上座部佛教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思茅地区、临沧地区、保山地区,傣族、布朗族、阿昌族、佤族的大多数群众信仰南传佛教。
独特性
砗磲是世界上最白最纯洁的物质,其壳内白而光润,外壳呈黄褐色,尾端切磨成的珠具车轮沟渠的图案,因此而得名为砗磲。大日经疏演奥钞卷四十一至卷五十六中记载,正因砗磲白如君陀(白莲花)、明若皓月,方能成为佛教密宗至高无上的本尊——大日如来佛的加持色。
多元性
藏传圣物,西藏喇嘛、佛教高僧修练观音菩萨法门必要法器。持砗磲修练者具一倍以上功德,智圆满境界。因其洁白庄严、祥瑞吉祥、驱邪避凶、消灾解厄、除恶聚灵、改变风水、而成为供佛灵修的佛学密宝。
九部东方佛学圣典言及七宝,砗磲皆赫然其上,从无变更。《大藏经》列砗磲为佛门七宝之首。砗磲经千百年海底蕴育所散发的磁场能量巨大。佩戴者可增进身心调和,启发自我智慧,避免庸人自扰、增生无谓烦恼之功效。
砗磲,也是道教佩戴圣物,《元始天尊说得道了身经》有记述。在道家有驱邪避祸,养正生元,延年益寿的功效。是历代高道大德者随身配有的法器或物件。深海砗磲为道家灵丹妙药不可或缺之成份,也为道家外丹派练就得道成仙的圣品。
天主教或基督教,用砗磲来装圣水,或做洗礼,称为圣水之贝。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