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五上反切多殄切頁碼第147頁,第10字續丁孫
𠔓異體典
五帝之書也。从𠕁在丌上,尊閣之也。莊都說,典,大冊也。
𥮏古文典从竹。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从『又』或『廾』持冊,置於『二』上(『二』可能是置物的東西,或表示下有薦),表示是重要的冊書。金文『二』或訛變為『丌』,或上部繁化从『竹』。」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九反切顛腆反頁碼第376頁,第6行,第1字述
五帝之書也。從冊在丌上,尊閣之也。莊都說:「典,大冊也。」
鍇注臣鍇按:五帝,經傳之說不同,諸儒多引易繫所云,作者然。《易》通論古者聖人之制作,未必盡舉五帝。據《孔子家語》:黃帝、顓頊、堯、舜、禹爲五帝;《尚書・序》:少昊、顓頊、高辛、唐、虞爲五帝;《史記》與《家語》同;《國語》次序黃帝以下凡五:黃帝、顓頊、帝嚳、堯、舜也。典言「常道」也,言百世常行之道也。《尚書》所謂大訓在東序,司馬遷所謂金匱石室之書。
反切………頁碼第377頁,第3行,第1字述
古文典從竹。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五上反切多殄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第797頁,第1字許惟賢第355頁,第1字
五帝之書也。
段注三墳五典見《左傳》。
从𠕋在丌上。尊閣之也。
段注閣猶架也。以丌庪閣之也。多殄切。古音在十三部。
莊都說。典,大𠕋也。
段注此字形之別說也。莊都者,博訪通人之一也。謂典字上从𠕋,下从大。以大𠕋會意。與𠕋在六上說異。不別爲篆者。許意下本不從大。故存其說而巳。
古文典。从竹。
段注古文𠕋作𥬰。此从古文𠕋也。漢碑多有从竹,从艸者。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章太炎 (近代)錢一此典籍字。典守係敟字之借。
白话解释典,三皇五帝赖以成功治国的书籍。字形采用“冊、丌”作边旁,表示“册”在“丌”架上,尊敬地搁置重要册子。庄都说,典, 就是大册。
字形解说甲骨文從廾、從冊,表示雙手捧著書冊,有時多加「=」為裝飾符號。金文改成從冊、從丌,表示放在桌几上的重要典籍。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典字的相关索引#书籍索引1汲古閣本第292頁,第3字2陳昌治本第391頁,第4字3黃侃手批第301頁4說文校箋第194頁,第11字5說文考正第182頁,第4字6說文今釋第659頁,第4字7說文約注第1162頁,第2字8說文探原第2660頁,第1字9說文集注第966頁,第2字10說文標整第117頁,第10字11標注說文第192頁,第10字12說文注箋第1526頁,第1字13說文詁林第4985頁【補遺】第16731頁【後編】第18190頁14通訓定聲第3244頁,第4字15說文義證第399頁【崇文】第1593頁16說文句讀第588頁17說文新證第377頁,第1字18章授筆記第199頁,第1字19古字詁林第四冊,第715頁,第1字20古字釋要第472頁,第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