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服务器资源扩容
1. 垂直扩容(Scale-Up)
适用场景:单台服务器CPU/内存/磁盘资源不足,需提升单机性能。
操作步骤:
硬件升级:
更换高性能CPU、增加内存条、替换大容量磁盘或升级网络接口。云服务器:在控制台停止实例→调整配置→重启(如腾讯云ECS)。
系统配置更新:
更新驱动或内核参数(如vm.swappiness优化内存使用)。
验证与监控:
使用top/htop检查资源利用率,通过压测工具(如stress-ng)验证性能提升。
风险:需停机,硬件成本高,存在物理上限。
2. 水平扩容(Scale-Out)
适用场景:应对高并发或分布式架构需求,通过增加服务器数量分散负载。
操作步骤:
新增服务器:
云环境:通过Terraform或控制台批量创建新实例。物理机:采购并部署相同规格服务器。
负载均衡配置:
使用Nginx/HAProxy配置反向代理,或云服务商SLB自动分发流量。
数据同步与状态管理:
无状态服务:直接加入集群。有状态服务:通过Redis Cluster或分布式存储(如Ceph)同步数据。
优势:高可用性,弹性扩展;难点:需设计分布式架构,管理复杂度高。
二、存储扩容
1. 云硬盘扩容(以Linux为例)
适用场景:数据盘空间不足,需扩展存储容量。
操作步骤:
控制台扩容:
在云平台(如腾讯云CBS)调整磁盘容量。
分区与文件系统扩展:
裸设备(无分区):# 扩展文件系统(ext4/xfs)
resize2fs /dev/vdb # ext4
xfs_growfs /data # xfs
MBR分区(≤2TB):
使用fdisk删除旧分区并重建,扩展文件系统。
GPT分区(>2TB):
直接使用parted调整分区大小,无需重建。
验证:
df -h查看挂载容量,lsblk确认分区信息。
注意事项:
MBR转GPT需备份数据并重建分区表。扩容前务必创建快照,避免数据丢失。
2. 本地存储扩容(物理服务器)
操作步骤:
硬件安装:
添加新硬盘或更换大容量磁盘,配置RAID(如RAID 5)提升冗余。
分区与挂载:
使用fdisk创建分区→mkfs格式化→更新/etc/fstab。
风险:需停机,操作复杂,建议由专业人员执行。
三、数据库扩容
1. 垂直扩容
操作步骤:
升级数据库实例规格(如阿里云RDS调整CPU/内存)。调整InnoDB缓冲池大小(innodb_buffer_pool_size)优化性能。
2. 水平扩容
读写分离:
新增只读副本,通过ProxySQL分发查询请求。
分库分表:
使用ShardingSphere拆分数据,按业务维度迁移。
分布式数据库:
迁移至TiDB或CockroachDB,自动水平扩展。
关键点:停写期间需短暂维护窗口,确保数据一致性。
四、应用服务扩容
1. 无状态服务(微服务/Kubernetes)
操作步骤:
K8s扩容:kubectl scale deployment my-app --replicas=5 # 手动扩容
kubectl autoscale deployment my-app --cpu=70% # HPA自动扩缩容
蓝绿发布:通过Istio流量切换实现零停机扩容。
2. 有状态服务(如Redis/MySQL)
操作步骤:
Redis Cluster:添加节点并重分片(redis-cli --cluster add-node)。MySQL Group Replication:扩展集群节点,调整组复制配置。
五、网络层扩容
带宽升级:
云服务器控制台调整公网带宽(如从10Mbps→100Mbps)。
负载均衡器扩展:
新增后端服务器,配置健康检查策略。
六、风险控制与验证
备份与回滚:
全量备份数据库及配置文件,保留旧版本镜像。
监控验证:
使用Prometheus监控资源水位,通过JMeter模拟流量验证稳定性。
灰度发布:
分批扩容实例,观察日志及错误率再全量推进。
总结与模板
扩容Checklist:
[ ] 1. 监控分析确认瓶颈(CPU/内存/磁盘/网络)
[ ] 2. 备份数据并制定回滚方案
[ ] 3. 选择扩容方式(垂直/水平/混合)
[ ] 4. 执行扩容并记录操作日志
[ ] 5. 验证性能与数据一致性
[ ] 6. 更新监控告警阈值
引用说明:本文整合了腾讯云、CSDN等技术文档,涵盖云环境与物理服务器场景,重点强调数据安全与操作规范性。
如需特定平台(如AWS/Aliyun)的差异化操作或更深度案例,可进一步查阅附带的参考链接!